青岛仰口风景游览区旅游指南
国家AAAA级质量等级旅游区(点)
仰口风景游览区位于崂山景区北部,景区岚光霭气中群峰峭拔,争奇斗妍,翠竹青松里掩映着“海上宫殿”太平宫;关帝庙置身苍松山楸间,前临涧水、襟倚翠竹。悬崖峭壁下隐蔽着诸多奇石怪洞:有载记元朝著名道士邱处机的咏崂山景物诗21首的白龙洞;历代道士练功之地犹龙洞;由“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块巨石构成的白云洞。在有名的狮子峰巅可欣赏动人的奇观“狮峰宾日”,峰下可仰观迷人的胜景“狮岭横云”。此外,景区中的上苑山、狮子峰、将军崮、中心崮、二仙山、钻子崮、觅天洞,以及仰口湾、雕龙矶、峰山岬角无不是山峰、海湾秀色尽现。宽阔平展,沙质优良,海水澄碧的仰口海滩则是理想中的海水浴场。仰口风景游览区的景点都富有诗情画意,都有传奇而生的传说故事,其中尤以白云洞更为出色。
游览区内设有单循环双座吊椅式观光索道、海水浴场。餐饮服务设施40余家,以海鲜为主要特色。该游览区四季特色各异,皆宜旅游,4-11月为旺季。
仰口游览区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办事处东南4公里,环海公路贯穿南北,与棋盘石、太清、流清诸游览区形成了旅游公路环线,公交线路有312路等。
主要景点
仰口湾
位于崂山东北麓,南北分别为泉岭和峰山。1914年德日战争时,日军曾在此登陆。海滩呈弯月形,沙滩宽阔平缓长约 1 200余米,沙细软,海水清澈,为著名的仰口海水浴场。仰口湾风光旖旎,邻近山上名胜繁多。1993年5月开始兴建仰口旅游度假区。
太平宫
位于仰口湾畔上苑山麓,初称“上苑宫”意指“皇上”所赐之苑。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曾更名“太平兴国院”,元初改名为“太平宫”。与上清宫、太清宫同为宋太祖敕建道观。太平宫殿宇呈“品”字形,院门照壁上单线钩刻“海上宫殿”4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为建宫时所镌。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时,又重塑一些神像。西院辟有茶室,院中有井名“龙涎”,井侧石上刻明代山东提学邹善的诗一首。东院有钟亭,内悬新铸仿古铁钟一口,列为一景,名曰“上苑晓钟”。
太平宫衣山襟海,景色绮丽,是观日、眺海、听涛、赏松佳地,周围奇洞摩崖、异石俏峰纷呈,构成著名的旅游景区。
绵羊石
位于太平宫东院北侧,由几块天然巨石叠成,形酷似一只绵羊,口眼皆备,跪伏山坡上,为崂山象形石中的一绝。
狮子峰
位于绵羊石以北,奇峰耸起,背海面山,酷似张口雄居巨狮。上面刻有明山东提学邹善所题“山海奇观”,字径40公分。近峰巅处,有一形如狮吻的洞厦,内可容10余人。洞壁上石刻重叠,字迹依稀可变。有明代蓝田、陈沂等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的题刻,以及金代游人明昌五年(1194年)的题字。狮子峰上是观海上日出佳地。“狮峰宾日”、“狮岭横云”均为崂胜景。
翠屏岩
位于太平宫之西的山坡上,为一耸立绝壁,苍翠斑烂,遥望如屏,故名。崂山翠屏岩有二,另一在华楼。
犹龙洞
位于翠屏岩下,天然石洞,原名老君洞。内祀太上老君。邹善游览太平宫时,即墨县令杨方升根据《史记》 “老君,犹龙也”之意,提议改名为“犹龙洞”,邹纳,留字更名,并镌于洞旁斜倚的眠龙石上。近年修复太平宫时,新镌当代书法家手书,修筑石阶,游人可绕向洞顶。
混元石
位于翠屏岩顶部,刻有星斗图案及“混元石”三字,为过去宫中道士礼拜星斗的步罡踏斗之处。
仙人桥
从太平宫向北下至涧底,大石累累,流水潺潺,即白龙涧。涧上几方平整大石,连接成一座天然石桥,名仙人桥,水从石隙泻下。
白龙洞
位于仙人桥北。石洞上镌有邱处机的咏崂山七言绝句20余首。是目前崂山保存最完整、刻工最佳的旧存摩崖,为金代泰和八年(1208年)“栖霞洞主紫悟真刊石”,并留有刻工王志心、刘志宽的姓名。诗前有邱处机的序言:“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拔,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邱遂将“牢山”易名“鳌山”。
觅天洞
位于太平宫西2公里处,俗称槐树洞,由峭壁裂隙间的多块巨石叠摞而成,通高30余米,上下五层,1990年曾人工整修。洞口夹在两面峭壁之中,左上方和洞额均刻有“觅天洞”字样,为现代雕塑家刘开渠手书。洞内盘旋曲折,离奇险怪。幽暗处需秉烛而入,台阶蜿蜒处需弓身缓行,倏石壁陡立,攀梯而上,忽又异境天开,豁然开朗,一路周折,变幻无穷,别有洞天。
洞外景色宜人。“通天桥”铁索悬空,“一线天”石罅生风,“神龟探海”、“龙盘虎距”等象形石别开生面。洞顶两处峭壁上分别刻有现代美术理论家蔡若虹和邵大箴的题词“咫尺天涯”和“洞幽不雨草常湿、山高无风暑自消”。踏上峰巅,一巨石上镌刻着现代版画家力群题“天苑”二字。置身于此,晃若觅天有成,已抵天界,万千景象一览无余。近处的“天马”、“龟腹”、“母子龟”、“双鸡私语”等景石形象逼真。
白云洞
海拔400米,位于崂山东部海滨,距太平宫约3.5公里。从雕龙嘴踏石级至山腰北去,过逍遥径,经老君洞,再攀一段石阶,即至白云洞。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多白云缭绕而得名。白云洞地势高旷,林木茂密,前临长涧,侧望沧海,与明霞洞并称为前、后洞,是崂山著名道观之一。该处主要建筑毁于“文革”时期,现渐已修复。自然景观犹然。白云洞建筑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占地面积约1 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间,属道教“金山派”。
青龙阁是白云洞的主要建筑之一,现仅存残垣。阁前青龙石畔,一株玉兰,粗逾合抱,树龄达数百年。绕过青龙阁,为三块巨石结架而成的石洞,右石“白虎”,左石“青龙”。“青龙石”特别巨大,上平,可登眺;“白虎石”背依悬崖,前临险壑。洞内宽深各十丈,可站立数十人,原供有铜铸玉皇神像。洞额刻有“白云洞”三字,是清末翰林院日照尹琅若(字琳基)所题,字体雄浑。洞前两株白果树,大可合抱,如巨伞撑天。一株玉兰,枝繁叶茂,也有数百年树龄。洞后一株古松,形状奇特,名曰“华盖松”,老干蟠曲,遮满洞顶,小枝斜出,伸向洞外,仰望恰似一条张牙舞爪的飞龙,在洞顶上腾空而起,甚是奇观,“云洞蟠松”为崂山胜景之一。
白云洞青龙石下有一洞穴,穴上刻有“卧风窑”三字,此穴不大,地势奇异,山风过此,回旋不止,故名“卧风窑”。窑旁有“菩萨洞”,过去曾供有一尊铁佛,相传是清代乾隆年间道士赵体顺从海岛上得来。顺白云洞南下,有“清虚洞”和“普照洞”。“清虚洞”是人工所凿,小而明洁,人坐洞中可俯视山海景色。
白云洞东南并列着两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二仙山可攀。白云洞与二仙山之间有一谷,因谷底地势平坦好走,故称“逍遥谷”。谷中苍松秀竹茂密,有石塔两座,一葬开辟白云洞的白玉蟾(隐士)遗骨;一葬白云洞开山道士田白云遗骨。
从白云洞东侧沿山路攀二仙山,穿石隙,攀上“上天梯”,越过“三步紧”,即达山巅“会仙台”。台上仅容1人,状如坐椅,椅背勒一“仙”字,传说登上“会仙台”,便可与“神仙相会”。
观音岩
白云洞寻径西行至西望海门,南、北两岩对峙,北岩壁半白石隆起,状如观音,衣纹皆具,神采生动。
关帝庙
位于仰口湾西上苑山南猪头峰下,前临涧水,襟倚翠竹,占地面积900多平方米。初建时建筑面积100多平方米,系太平宫脚庙,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从太平宫分出。民国十八年(1929年)道人刘太清、贾太成主持重修,始具规模。重修后,大殿 3间,道舍22间,为二进式院落。进山门为前院,后为四合院。中殿3间,穿堂两旁彩塑关平、周仓立像,高2米多。后院大殿塑关羽坐像,殿壁彩绘“桃园结义”、“单刀赴会”等壁画,画工细腻工整,比例匀称,是崂山壁画之上品。
庙内花木扶疏,四季飘香,环境颇为幽雅。由关帝庙西望,群峰竞秀:“将军崮”矗立天际,“中心崮”突兀光亮,“锥子崮”如削刺入云表。
刁龙嘴
位于刁龙嘴村东临海处,为探入海中的岬角,形状奇特,陡壁悬崖立于海上,状如龙头,山顶耸立两棵八茂树,树桠虬曲,似龙角,崖具五色,层次分明,景色颇为壮观。又名“雕龙矶”。
相关旅游景点:
威海成山头 平度市抗日战争纪念馆 九水 石建烈士雕像 八大关别墅群 国际青年旅舍 大珠山 信号山公园 海上名山第一石刻 齐物 清心潭 电视塔 象鼻石 小 市第二体育场 鲍鱼岛 救苦殿 小公园 现河公园 灵旗峰 弘诚体育场 珠山国家森林公园 蔚竹庵 内五水—养生 第一海水浴场 龙涎泉 海豚表演馆 太平宫 自然碑 六合亭 华楼宫 华山国际乡村俱乐部 坤门 连云崖 海尔科技馆 北九水 白龙洞石刻 五峰仙馆 龙头榆 莲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