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晴川阁旅游指南
晴川阁坐落在武汉市汉阳龟山东麓禹功矶上,北临汉水,东濒长江,与黄鹤楼夹江相望,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
晴川阁整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创建以来,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2次重建。现存建筑是1983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复建的。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重檐歇山顶式,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
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历史上的晴川阁同黄鹤楼一样,数次被毁,现存的建筑为1983年重新修建的。其底层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上下两层,沿檐回廊。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禹稷行宫,本名大禹庙,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修建,1984年修葺一新。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1986;1990——1993),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
晴川阁于1986年 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17年以来,先后接待了方毅、郝建秀、肖克、胡克实、徐才厚等党政军领导人和中外游客350余万人次。1992年禹稷行宫、晴川阁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景区”。
相关旅游景点:
木兰山(AAA) 起义门 科技大学 交通职业学院 羊楼洞古街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九峰山摩崖 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碑廊 木兰湖风景区 嵩阳森林公园 市博物馆(AAAA) 三峡大坝旅游区 高山古森林 湖泗瓷窑址群 新洲 华中农业大学 莲花湖 北伐军官兵公墓 九级天溪 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汉口救世堂 宝通禅寺 鹦鹉洲 蛇山风景区 九峰山摩崖 留云亭 首义园 洪山公园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青少年宫水上世界 东方马城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落霞水榭 华泰汤孙湖旅游度假区(AA)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兴福寺塔 长江职业学院 民政职业学院
晴川阁整个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平面呈三角形,由晴川阁、禹稷行宫、铁门关三大主体建筑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荆楚雄风碑、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楼、临江驳岸、曲径回廊等十几处附属建筑组成。
晴川阁,又名晴川楼,是明代嘉靖26年至28年[公元1547—1549]汉阳知府范之箴为勒记大禹治水之功德而修建的,其名取自唐朝大诗人崔灏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诗句之意。该阁自创建以来,几经兴废,从嘉靖至今的400多年中,先后进行过5次大的维修增建,2次重建。现存建筑是1983年依据清末晴川阁的历史照片及遗址范围进行复建的。复建后的晴川阁占地386平方米,高17.5米,重檐歇山顶式,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沿檐回廊,原汁原味地再现了楚人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的雄奇风貌。
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因此,“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于晴川阁是不为过的。历史上的晴川阁同黄鹤楼一样,数次被毁,现存的建筑为1983年重新修建的。其底层层面阔五间,通长20.8米;进深四间,通宽16米。台明从檐柱中心外扩0.7米,台地面积为386.28平方米。阁楼为重檐歇山顶式,上下两层,沿檐回廊。总体上晴川阁的装修构件以木石为主,在门窗上采用了玻璃及少量金属部件。
禹稷行宫,本名大禹庙,由司农少卿张体仁于南宋绍兴年间创建,后成为武汉历代祭祀大禹之地。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重修,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改大禹庙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伯益、八元、八恺等先贤。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修建,1984年修葺一新。禹稷行宫占地面积为380平方米,由大殿、前殿、左右廊庑、天井等构成,是武汉地区现存不多的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木构建筑。
铁门关,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魏相争,设关于此。”从三国时期到唐初的数百年间,铁门关一直是武汉重要的军事要塞,曾历经多次攻守激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汉阳建砖城后,铁门关军事作用日渐削弱,成为文化、经贸交流的一条重要通道。明代末年,铁门关被毁,仅剩土基墙座,清初在残存的土基上建关帝庙,民国初年因战乱,铁门关遗迹连同庙宇一起成为废墟。1990年12月,铁门关复建。复建后的铁门关,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通高为26米。关体墙面由红沙石砌成,城墙内部结构为钢筋水泥,关上城楼翘戗飞檐,翼角升腾,表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晴川阁景区的整体建设从1984年开始,分前后二期(1984——1986;1990——1993),历时5年多时间完成。复建后的晴川阁,以南方建筑风格为主,融合南北建筑风格之长,使楼阁的雄奇、行宫的古朴、园林的秀美浑为一体,成为武汉市著名的文物旅游景观。
晴川阁于1986年 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开放17年以来,先后接待了方毅、郝建秀、肖克、胡克实、徐才厚等党政军领导人和中外游客350余万人次。1992年禹稷行宫、晴川阁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湖北省十佳文博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级景区”。
相关旅游景点:
木兰山(AAA) 起义门 科技大学 交通职业学院 羊楼洞古街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 九峰山摩崖 航海职业技术学院 碑廊 木兰湖风景区 嵩阳森林公园 市博物馆(AAAA) 三峡大坝旅游区 高山古森林 湖泗瓷窑址群 新洲 华中农业大学 莲花湖 北伐军官兵公墓 九级天溪 理工大学华夏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汉口救世堂 宝通禅寺 鹦鹉洲 蛇山风景区 九峰山摩崖 留云亭 首义园 洪山公园 九峰国家森林公园 青少年宫水上世界 东方马城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落霞水榭 华泰汤孙湖旅游度假区(AA)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 兴福寺塔 长江职业学院 民政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