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旅游指南
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两冢顶部平圆,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
据出土的“长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证明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这三座古墓规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 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墓葬出土的丝织品种类繁多,其中一件素色禅衣,长128厘米,仅重49克,薄如蝉翼,轻若烟霞。出土的“T”字形彩绘帛画,长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画面从上至下,反映天上、人间、地下的景象,构思巧妙,布局严谨。墓葬出土了12万多字的帛书,大多系早已失传的史籍.帛书中还有三幅地图:一是汉初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一是驻军图;一是一个县城平面图。这几幅地图比我国过去传世的地图要早 13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地图。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药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仅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的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在考古学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对研究汉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学技术,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旅游景点:
婆仙岭 浏阳河 荣泉书院 杨开慧纪念馆(AAA级景区) 蔡锷墓 鬼子寨 海底世界(AAAA级景区) 中国花炮文化博物馆 昆仑湖农夫山庄 湖南省游泳跳水中心 黄兴小葡京乐园农家乐 市工人文化官 艳阳天农家乐 大围山(AAA级景区) 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 张国焘故居 湖南体育馆 武警指挥学院分院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 醉贤台 汉代北津城遗址 湖南浏阳河源大围山脚下农家乐 蟒蛇洞 爱晚亭 白云寺 空心杉 烈士公园 新民学会旧址 石燕湖 辰午山庄农家乐 灵镜湖 黄花机场 汤泉沸玉 沈家大屋 神农山庄 黄兴故居 空灵岸 大围山国家公园 湘江 如来打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