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王季思故居旅游指南
唐*王起(1906-1996),字季思,生于温州郊区(原永嘉县梧埏区)金田乡上田村一个有古典文化传统的家庭,藏书不少。他从小就读了不少“经史子集”一类古典作品,也背熟了一些名篇,还私下看了不少戏曲、小说。
一母同胞九人,一早逝外,存有兄弟四人,姐妹四人。大哥名国*,字希逸,他行二,名国*,投考大学时,他拿了大 哥的王起证书与自己的国*证书报考了两个大学。王起考上了东南大学,他就去南京东大入学,学名王起;而大哥就以字行,名希逸了。
温州是宋元南戏的故乡,乡间每年演出社戏一、二次,甚或三、四次。他小时最爱看戏;常演的剧目,如《琵琶记·吃糠》、《荆钦记·见娘》、《西厢记·拷红》,他看得最多最熟,印象最深。
他在省立第十中学读三年级时,因为参加温州的五四运动,与同学们常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被校方勒令退学,只好转学瑞安县立中学,寄居在孙诒让(仲容)家。孙家藏书很多,一般不能借阅,但偶而也能从下一代手里看到仲容的部分手校本和讨论学术的信札。深佩他们学问的渊博和治学态度的严谨。
1925年他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词曲课由曲学大师吴梅教授指导。他课外常向吴梅请教,向他借书。吴梅的百嘉室收藏明嘉靖、隆庆间刻本的传奇达百种以上,他就在那儿看过李玉的《一(文钱)、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吴柄的《粲花五种》。他还参加吴海组织的潜社,从事诗词与散曲习作。并在闻一多教授指导下从事话剧与新诗的习作。但主要的是想从事治曲。当时吴梅对他说:“治曲当从元人入手”。这话影响了他一生的学术事业。
1927年东南大学停办,王季思在家乡的瓯海中学任教。因参预国民党左派活动,反对西山会议派,在“四一二”事变后,与十中学生蔡雄、苏中常一起被捕。后经亲友保释重返南京。东大已改名第四中山大学。后又改名中央大学。毕业之后在浙、皖、苏几所中学教书,在松江女中最久。他添购了一些图书,从元曲中的方言俗语,也从笔记小说中探索元剧本事的来源。但“八一三”战事起,上海沦陷,他的书房“翠叶庵”也被炮火摧毁。他仓皇出走,只带了《元曲选》与《西厢记》。回温后,先与杭州美专一些流亡温州学生组织宣传队深入山区,宣传抗日。后在省立处州中学任教。有一位同事郭莽西离校失业,他介绍他为书店办——《战时中学生》月刊,并帮他筹备创刊,写了一些文章。不久郭去金华的国民出版社当编纂。这时候,他以多年之功完成了《西厢五剧注》,由部办的龙吟书屋出版,风行一时,压倒了一向流行的金圣叹评本《西厢记》。因为他对《西厢》的作者与曲文作了详尽的考证、校勘与方言俗语的详尽注释。尤其是文中方言俗语的注释,这些方言中甚至有些蒙古语、汉蒙混合语、各地民间口语、歌谣,不象典故可以查书,他是 硬读了大量金元杂剧、说唱散曲、笔记小说、歌谣,把方言俗语连同例句相互对读比照,才得出正确的含义。这本《西厢五剧注》以暖红室复到凌*初本为底本,吸收了多本的长处。1948年,修订注释,整理定名为《集评校注西厢记》,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54年经第三次修订,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西厢记)校注》第一版。由于1958年弘治等本发现,又重加校补,由中华书局出版新一版《(西厢记)校注》。1963年又重印6次。1978年发表《第四次(西厢记)校改本补记》。多次重印新版,各版都有所丰富、补充或改正。各版共印了一百多万册,影响很大。
从40年代初开始,直到48年之春,他相继在浙大龙泉分校、杭州浙江大学、杭州之江文理学院教书。1948年夏从杭州调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一面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一面继续研究古代戏曲作家及其作品。陆续写有关《西厢记》的学术论文16篇左右。建国后,他不断研读马列主义著作,运用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来分析、评论中国古代文学。1955年《从<莺莺传)到晒厢记>》一文已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观点来分析《西厢》的思想主题、人物性格、语言文采等方面的成就。文革期间靠边站,更深入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列经典著作,写出了《从<凤求凰>到<西厢记>》一文,更从《凤求凰》《昭君怨》到《白头吟》、《莺莺传》,又从《董西厢》直到王《西厢》的主题发展、人物塑造、艺术语言与情节构思方面的创造性发展,分析了爱情、婚姻在各个不同历史时代的形式与不同的实质内容。
1962年王季思应教育部之聘,与游国恩等三教授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史》。前后3年,多次修订后出版。对国家的学术事业作出贡献。
建国以来,他撰写了有关关汉卿、王实甫与高则诚《琵琶记》、孔尚任的《桃花扇》的论文。从他的《玉轮轩曲论》等论著中可以看出他研究戏曲的思想轨迹。他还校定关汉卿戏曲集,写了《关汉卿和他的杂剧》,1954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他第一个断定:“即就(关汉卿)这仅传的15种杂剧看,它的内容包涵的丰富和艺术创作上的造就,确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不但使他同时的马致远、白仁甫为之黯然失色;即明清两代的南戏传奇作者,也没有人能够全面越过他的成就。”由于他首先确认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杂剧作家,使关汉卿在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界人民的纪念。这时候,他的治学范围还扩大到古典诗词方面,对李白、苏拭、柳永、李清照等都写过出色专文,结集成《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
从50年代开始,他还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因此他成为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也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为培养青年付出了心力,也从青年一代的美好心灵中吸取精神营养。近40年来,他与学生们合作,写出了《桃花扇校注》、《十大悲剧》、《十大喜剧》、《元杂剧选》、《元散曲选》、《中国戏曲选》, 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骨干。
他又是一个诗人,早年就主张对古典诗词进行改革,试写新体(格律)诗。1941年有《越风》集出版,后并入《翠叶庵乐府》。后来又编成《玉轮轩诗词》。合成一编《王季思诗词录》,于198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时,被凶残的殴打,打断了三根肋骨,使肠子窜上胸腔,在医院折腾了几个月才捡回了一条生命。他仍带领着他的那群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要把文革中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十年中他们就一起编出了三百多万字书稿出版。他亲自动脑筋选目、定本,参与校勘、注释、眉批、集评、撰写或修订题解、前言。可以说,这最后十多年是他最辛苦,也最愉快,最能出成果的时期,出书、育人最丰富的黄金的晚年!
相关旅游景点:
金华碑林 文兴桥 大佛寺风景区 陶公洞 天荒坪银杏山庄农家乐 报福镇深溪农家 苍南石聚堂风景名胜区 市泽雅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荒坪景园农家乐 浙江山涓酒家 太湖源顶山庄 花柳塘 经行峡 乐清市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AAA级景区) 递铺笕桥农庄农家乐 大汉七十二峰 董岭闵行农家 灵岩寺 薛宅桥 夏鼐故居 林坑古村 绿色乐园(AA级景区) 显胜门 嘉善枕河人家客栈 玉海楼(AAA级景区) 乐清市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董岭天堂山庄 大瞿岛 武义清风寨 体育中心 芙蓉村 毓文桥 瑞安隆山公园(AA级景区) 北坑 百年抗争 浙江天荒坪迎宾饭店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乐园(AAA级景区) 荷花山竹海景区 天荒坪大宝宾馆
一母同胞九人,一早逝外,存有兄弟四人,姐妹四人。大哥名国*,字希逸,他行二,名国*,投考大学时,他拿了大 哥的王起证书与自己的国*证书报考了两个大学。王起考上了东南大学,他就去南京东大入学,学名王起;而大哥就以字行,名希逸了。
温州是宋元南戏的故乡,乡间每年演出社戏一、二次,甚或三、四次。他小时最爱看戏;常演的剧目,如《琵琶记·吃糠》、《荆钦记·见娘》、《西厢记·拷红》,他看得最多最熟,印象最深。
他在省立第十中学读三年级时,因为参加温州的五四运动,与同学们常上街宣传抵制日货,被校方勒令退学,只好转学瑞安县立中学,寄居在孙诒让(仲容)家。孙家藏书很多,一般不能借阅,但偶而也能从下一代手里看到仲容的部分手校本和讨论学术的信札。深佩他们学问的渊博和治学态度的严谨。
1925年他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词曲课由曲学大师吴梅教授指导。他课外常向吴梅请教,向他借书。吴梅的百嘉室收藏明嘉靖、隆庆间刻本的传奇达百种以上,他就在那儿看过李玉的《一(文钱)、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与吴柄的《粲花五种》。他还参加吴海组织的潜社,从事诗词与散曲习作。并在闻一多教授指导下从事话剧与新诗的习作。但主要的是想从事治曲。当时吴梅对他说:“治曲当从元人入手”。这话影响了他一生的学术事业。
1927年东南大学停办,王季思在家乡的瓯海中学任教。因参预国民党左派活动,反对西山会议派,在“四一二”事变后,与十中学生蔡雄、苏中常一起被捕。后经亲友保释重返南京。东大已改名第四中山大学。后又改名中央大学。毕业之后在浙、皖、苏几所中学教书,在松江女中最久。他添购了一些图书,从元曲中的方言俗语,也从笔记小说中探索元剧本事的来源。但“八一三”战事起,上海沦陷,他的书房“翠叶庵”也被炮火摧毁。他仓皇出走,只带了《元曲选》与《西厢记》。回温后,先与杭州美专一些流亡温州学生组织宣传队深入山区,宣传抗日。后在省立处州中学任教。有一位同事郭莽西离校失业,他介绍他为书店办——《战时中学生》月刊,并帮他筹备创刊,写了一些文章。不久郭去金华的国民出版社当编纂。这时候,他以多年之功完成了《西厢五剧注》,由部办的龙吟书屋出版,风行一时,压倒了一向流行的金圣叹评本《西厢记》。因为他对《西厢》的作者与曲文作了详尽的考证、校勘与方言俗语的详尽注释。尤其是文中方言俗语的注释,这些方言中甚至有些蒙古语、汉蒙混合语、各地民间口语、歌谣,不象典故可以查书,他是 硬读了大量金元杂剧、说唱散曲、笔记小说、歌谣,把方言俗语连同例句相互对读比照,才得出正确的含义。这本《西厢五剧注》以暖红室复到凌*初本为底本,吸收了多本的长处。1948年,修订注释,整理定名为《集评校注西厢记》,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1954年经第三次修订,由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西厢记)校注》第一版。由于1958年弘治等本发现,又重加校补,由中华书局出版新一版《(西厢记)校注》。1963年又重印6次。1978年发表《第四次(西厢记)校改本补记》。多次重印新版,各版都有所丰富、补充或改正。各版共印了一百多万册,影响很大。
从40年代初开始,直到48年之春,他相继在浙大龙泉分校、杭州浙江大学、杭州之江文理学院教书。1948年夏从杭州调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一面从事古典文学的教学,一面继续研究古代戏曲作家及其作品。陆续写有关《西厢记》的学术论文16篇左右。建国后,他不断研读马列主义著作,运用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来分析、评论中国古代文学。1955年《从<莺莺传)到晒厢记>》一文已从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的观点来分析《西厢》的思想主题、人物性格、语言文采等方面的成就。文革期间靠边站,更深入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马列经典著作,写出了《从<凤求凰>到<西厢记>》一文,更从《凤求凰》《昭君怨》到《白头吟》、《莺莺传》,又从《董西厢》直到王《西厢》的主题发展、人物塑造、艺术语言与情节构思方面的创造性发展,分析了爱情、婚姻在各个不同历史时代的形式与不同的实质内容。
1962年王季思应教育部之聘,与游国恩等三教授共同主编《中国文学史》。前后3年,多次修订后出版。对国家的学术事业作出贡献。
建国以来,他撰写了有关关汉卿、王实甫与高则诚《琵琶记》、孔尚任的《桃花扇》的论文。从他的《玉轮轩曲论》等论著中可以看出他研究戏曲的思想轨迹。他还校定关汉卿戏曲集,写了《关汉卿和他的杂剧》,1954年发表于《人民文学》。他第一个断定:“即就(关汉卿)这仅传的15种杂剧看,它的内容包涵的丰富和艺术创作上的造就,确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不但使他同时的马致远、白仁甫为之黯然失色;即明清两代的南戏传奇作者,也没有人能够全面越过他的成就。”由于他首先确认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的杂剧作家,使关汉卿在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世界人民的纪念。这时候,他的治学范围还扩大到古典诗词方面,对李白、苏拭、柳永、李清照等都写过出色专文,结集成《玉轮轩古典文学论集》。
从50年代开始,他还主编《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因此他成为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也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为培养青年付出了心力,也从青年一代的美好心灵中吸取精神营养。近40年来,他与学生们合作,写出了《桃花扇校注》、《十大悲剧》、《十大喜剧》、《元杂剧选》、《元散曲选》、《中国戏曲选》, 带出了一批又一批学术骨干。
他又是一个诗人,早年就主张对古典诗词进行改革,试写新体(格律)诗。1941年有《越风》集出版,后并入《翠叶庵乐府》。后来又编成《玉轮轩诗词》。合成一编《王季思诗词录》,于198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时,被凶残的殴打,打断了三根肋骨,使肠子窜上胸腔,在医院折腾了几个月才捡回了一条生命。他仍带领着他的那群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要把文革中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十年中他们就一起编出了三百多万字书稿出版。他亲自动脑筋选目、定本,参与校勘、注释、眉批、集评、撰写或修订题解、前言。可以说,这最后十多年是他最辛苦,也最愉快,最能出成果的时期,出书、育人最丰富的黄金的晚年!
相关旅游景点:
金华碑林 文兴桥 大佛寺风景区 陶公洞 天荒坪银杏山庄农家乐 报福镇深溪农家 苍南石聚堂风景名胜区 市泽雅风景名胜区 浙江天荒坪景园农家乐 浙江山涓酒家 太湖源顶山庄 花柳塘 经行峡 乐清市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AAA级景区) 递铺笕桥农庄农家乐 大汉七十二峰 董岭闵行农家 灵岩寺 薛宅桥 夏鼐故居 林坑古村 绿色乐园(AA级景区) 显胜门 嘉善枕河人家客栈 玉海楼(AAA级景区) 乐清市中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董岭天堂山庄 大瞿岛 武义清风寨 体育中心 芙蓉村 毓文桥 瑞安隆山公园(AA级景区) 北坑 百年抗争 浙江天荒坪迎宾饭店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 乐园(AAA级景区) 荷花山竹海景区 天荒坪大宝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