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山城市空间继续向南 到2015年新增3条公交线路
“十二五”期间,莱山区城区将如何布局?在此投资置业的话如何“落棋”?城市生活配套、教育、医疗、就业等又将带给广大群众哪些实惠?《莱山区十二五规划》近日“
新鲜”出炉,记者带您去看一看。
关键词:城市格局
构筑“四轴三带”布局 城市空间向南延伸
按照迎春大街、观海路、轸大路、港城东大街和逛荡河产业观光带、凤凰山山体绿化带、滨海黄金海岸带“四轴三带”布局,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和产业地产。稳步推进各区片建设,力争3年内完成中心城区的35个城中村改造任务,加快完成全区城市化改造任务。
城市发展坚持“四个转变”。由一般性城市建设向打造最适宜人居城区转变。力争每年完成旧村改造和房地产施工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由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向产业地产开发转变。积极引进各类城市综合体,大力发展产业地产,加快建设万象城、暖山国际城、明码头城市生活中心等项目;由以多层建筑为主向以高层建筑为主转变。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大力开发建设特色鲜明、设计精美、品位一流的高层建筑,力争5年内全区高层建筑达到1000栋以上,形成高楼大厦林立、现代气息浓郁的新城区;由常规性绿化向生态式景观式绿化转变。加快建设大面积、多层次、生态化景观项目,努力打造花园式魅力城区。
实施迎春大街南延战略,以莱院路、烟乳线为发展轴,通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推动城市空间向南延伸;加快占烟台总部经济基地建设,拉动山海路以西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打造全市高端产业聚集高地;加快绕城高速以北工业园区向服务业园区转变步伐,加大各种要素倾斜力度,不断提升园区载体功能,重点抓好核电、油田设备、空调设备、生物医药、海洋生物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推进莱山、解甲庄、院格庄街道驻地开发建设,集中规划建设一批适应农民生产和生活的规范化社区,在街道驻地以外合理规划建设3-4个新型农村社区,促进农民加快向街道驻地和新型农村社区转移,加速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基础设施
新增3条公交线路 加快虎山供热站建设
围绕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加快推进轸大路、金滩东路、凤凰南路、凤凰北路等道路建设,争取中心城区路网早日全面建成。突出抓好莱院路、烟海高速连接线、烟乳线改造以及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和南部地区的交通联系。到2015年,全区新增道路21公里,通车总里程达到147.8公里。
加快公交线路向新开发区域、新建社区和农村社区延伸,加快公交系统人性化建设;适时调整公交线路和站点,在有条件的公交停靠站设置候车亭,在区主要道路逐步设置盲人触摸式站牌、中英文标识站牌。到2015年,新增公交线路3条,公交线路由256公里提高到308公里,形成基本覆盖城乡的公共交通网络。
整合全区供热资源,将分散小锅炉房逐步全部拆除。加快虎山供热站建设,扩大清泉热电供热区域,到2015年,全区供热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普及率达到70%。完善城市气网,大力发展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用气,加快南部重点街道管网供气工程建设,到2015年,城区管道燃气普及率达70%以上。
整合城市供水资源,完成向南部重点街道供水工程,完成南部农村自来水村村通工程。到2015年,城市综合供水能力由10万立方/日,增加到15万立方/日。加快雨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建成区内主要干道和各区域内的主次干道,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做好中长期规划,促进排水系统逐步向南部扩张,不断改善区内水体质量。到2015年,城区雨污分流达到95%以上。
重点搞好双河东路、凤凰东路、凤凰南路、金滩东路等城市道路绿化、亮化工程;同时抓好逛荡河绿带公园、虎山公园、炮山公园、辛安河湿地公园等重点城市景观,以及城市空闲地绿化、亮化工程。到2015年,全区每年新增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共绿地21.97平方米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43.4%以上。
关键词:公共服务
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
到2015年,城市主次道路机械化冲洗率、清扫率均达到60%;全区11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全部纳入全区一体化管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10%,密闭运输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对生活垃圾转运站的扩建、改造,改建和新建公厕全部达到二类标准以上。
关键词:社会事业
改扩建4所中小学 新建、改建2家三级医院
推进标准化学校和新开发区域配套中小学建设,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操场改造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莱山中学、院格庄中学、孙家滩小学、曹家庄小学校舍改扩建以及内部设施配套。合理调整中小学规划布局,综合运用建设寄宿制学校和校车公交化等措施,多种途径解决学生上学半径过大带来的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9%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8.5%。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网络,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到2015年,全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数4.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2.2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8%以上,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97%以上;完成2家三级大型综合医院的新建和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区级医院功能。
构建以海滨度假、都市休闲、生态观光和温泉疗养为主题的旅游文化发展体系。加快烟台五彩文化广场、烟台渔人码头等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带动文化产业膨胀发展。不断健全区街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区级建设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两馆一院一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广场),街区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村居全部建成文体大院。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举办消夏文化展演等特色文化活动。
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管理模式,形成城乡统筹的就业机制,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整合驻区高校、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现有教育资源,开展校地、校企、校校联合办学,搭建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与实践平台,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市场化、社会化的技能劳动者培养体系。完善医疗、工伤 、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构建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区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事业,保障老人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权益,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到2015年,累计实现就业4.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累计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80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3000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不低于95%,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一三产结合文章,以青龙山、围子山、荆山、金马山、朱雀山为载体,加快建设新农村综合示范区,打造农业生态休憩带。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到2015年,完成村庄改造40个,危房改造4000户。深入开展村庄综合整治活动,到2015年,完成村庄绿化5万平方米,安装村庄路灯5000盏,硬化村居街巷道路3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村民活动中心86处,达到所有村庄有覆盖全村的硬化街道、有固定的文体活动中心、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基本的公共服务项目的“四有”标准。深化星级示范村创建活动,到2015年,建成五星级示范村25个,四星级示范村36个,75%以上村庄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
相关新闻:
无锡公交10路、41路、129路线路调整
杭州公交运营基本正常 景区积雪严重部分线路停驶
即日起石家庄市7线路公交全程票价超一元
焦作18路公交车改为循环线路 新增3个站点
青岛城阳今年年底实现社区公交全通 线路已达26条
兰州市区到新区首条公交线路年内将开通
春运昨在冰天雪地中起航 苏州10条公交线路临时调整
宁德市新增22路公交车 线路为火车站至汽车南站
银川公交推出两项新措 增加班次 部分线路延时收车
福州永泰3条城关公交线路运营 开通乡村客车运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