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何岭古道旅游指南
何岭古道,相传二千多年以前,何氏九仙曾经此往九鲤湖炼丹,因而得名。
何 岭关,耸立在榜头镇北部山麓,东南距大坑里山1公里,海拔600多米,地形险要,气势雄伟,是仙游县东部的主要关隘,向为兵家用所必争。何岭古道即从岭麓盘山蜿蜒而上,长五公里,铺砌石阶,便于行人登跋,现存4045级。过去,这是仙游永泰间的交通要道,兴泰山区的土特产,也多经由此道外销。
宋初,林居裔在游洋山区举义旗,宋廷派杨克让带兵前往讨伐。林据险固守何岭,杨不能克,后分兵绕道莆田莒溪,才被平定。1925年北伐军入闽,北洋军阀周荫轩团闻风取道何岭夜遁。1934年1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蒋介石嫡派卫立煌部八十三师先头部队494团,也从永泰取道何岭南下,追剿十九路军。1949年,中共闽中游击队集结兴泰,扼守何岭关。同年8月,也从何岭进军,会师榜头,解放仙游城。
宋代以前,何岭大道原从“仙脚迹”处转向“攀九鲤”,经“白蛇过路”,再沿旧岭上关。后因原道地处偏僻,易遭匪盗劫掠,才改辟成这条岭路。之后,折桂里人陈符复首先捐资辅筑岭路石级,以便行人登跋。明万历年间,兴泰里下厅(在今钟山乡)张二田营造岭路护路林。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六年(1884--1900),大磨(今榜头下明)郑君畴,用十年时间,募资重修岭路。光绪十九年(1893年)六月,仙游知县王某把严禁砍伐路林的告示刻在路旁的大石上,其字迹至今尚存。还有一姓鲍的居士,建庵于岭路旁,供往来行人歇脚。过去曾有“何岭十八亭”之说,现只剩下六亭。其中以“半岭亭”建筑最为壮观,该处古树成荫,岩泉清甜,俯瞰东乡平原,屋宇栉比,阡陌纵横,一派风光,尽收眼底,是个憩息的好地方。
何岭古道旁摩崖石刻甚多,在岭上“白蛇过路”旁,太师亭下的大石上,刻有“何岭”二字,是南宋孝宗时书法名家陈谠所书,笔迹雄浑峻逸。大石上还刻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何晋的五言诗:“仙兴何岭间,岭我姓何同;金()名传久,丹书妙莫();乾坤余胜概,古今仰高风;禄石题双姓,()然共始终。”关隘横楣上的“何岭关”三字,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仙游知事张铨庆所书,民国初年,仙游民军旅长吴威率军过何岭,作诗“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雄关”,也刻在岭顶路旁的石壁上。旧岭路边的一块石上,还有宋代后坂陈说之题刻的篆书“甘泉”。
题咏何岭的诗词,自古及今,连篇累帙。如宋代大学士蔡襄(枫亭人)的“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的诗作,给何岭古道增添无限情趣。
自1958年何岭公路通车以后,何岭古道虽已日渐衰废,但其十里雄姿,千年古迹,仍不失为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相关旅游景点:
妈祖石雕 朱子阁 “宋香村”荔树 梅妃故里 湄洲岛 蔡襄陵园 千年南桥 大宗伯第 飞钱旧居 天马山 海龟朝圣 建阳市 麦斜岩 九宝澜沙滩 龙华寺与龙华双塔 东岳观 海滨浴场 仙游县 升天古迹 紫霄岩 黄金沙滩 观澜石 霞光石 梅妃故里 埔尾窑址 龟山古刹 仙游文庙 夹祭草堂 九鲤湖风景区 梅峰寺 古谯楼 东岩山 仙门寺 九鲤湖 东圳水库 妈祖文化展览馆 石室岩 理宗皇帝御书摩崖石刻 宋代望海塔 简介
何 岭关,耸立在榜头镇北部山麓,东南距大坑里山1公里,海拔600多米,地形险要,气势雄伟,是仙游县东部的主要关隘,向为兵家用所必争。何岭古道即从岭麓盘山蜿蜒而上,长五公里,铺砌石阶,便于行人登跋,现存4045级。过去,这是仙游永泰间的交通要道,兴泰山区的土特产,也多经由此道外销。
宋初,林居裔在游洋山区举义旗,宋廷派杨克让带兵前往讨伐。林据险固守何岭,杨不能克,后分兵绕道莆田莒溪,才被平定。1925年北伐军入闽,北洋军阀周荫轩团闻风取道何岭夜遁。1934年1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后,蒋介石嫡派卫立煌部八十三师先头部队494团,也从永泰取道何岭南下,追剿十九路军。1949年,中共闽中游击队集结兴泰,扼守何岭关。同年8月,也从何岭进军,会师榜头,解放仙游城。
宋代以前,何岭大道原从“仙脚迹”处转向“攀九鲤”,经“白蛇过路”,再沿旧岭上关。后因原道地处偏僻,易遭匪盗劫掠,才改辟成这条岭路。之后,折桂里人陈符复首先捐资辅筑岭路石级,以便行人登跋。明万历年间,兴泰里下厅(在今钟山乡)张二田营造岭路护路林。清光绪十年至二十六年(1884--1900),大磨(今榜头下明)郑君畴,用十年时间,募资重修岭路。光绪十九年(1893年)六月,仙游知县王某把严禁砍伐路林的告示刻在路旁的大石上,其字迹至今尚存。还有一姓鲍的居士,建庵于岭路旁,供往来行人歇脚。过去曾有“何岭十八亭”之说,现只剩下六亭。其中以“半岭亭”建筑最为壮观,该处古树成荫,岩泉清甜,俯瞰东乡平原,屋宇栉比,阡陌纵横,一派风光,尽收眼底,是个憩息的好地方。
何岭古道旁摩崖石刻甚多,在岭上“白蛇过路”旁,太师亭下的大石上,刻有“何岭”二字,是南宋孝宗时书法名家陈谠所书,笔迹雄浑峻逸。大石上还刻有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何晋的五言诗:“仙兴何岭间,岭我姓何同;金()名传久,丹书妙莫();乾坤余胜概,古今仰高风;禄石题双姓,()然共始终。”关隘横楣上的“何岭关”三字,是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仙游知事张铨庆所书,民国初年,仙游民军旅长吴威率军过何岭,作诗“剑气破山裂,马首来自东,高歌大风起,天与一雄关”,也刻在岭顶路旁的石壁上。旧岭路边的一块石上,还有宋代后坂陈说之题刻的篆书“甘泉”。
题咏何岭的诗词,自古及今,连篇累帙。如宋代大学士蔡襄(枫亭人)的“何岭巍峨欲插天,回头人与白云连;桃花不点寻常路,从此依稀度九仙”的诗作,给何岭古道增添无限情趣。
自1958年何岭公路通车以后,何岭古道虽已日渐衰废,但其十里雄姿,千年古迹,仍不失为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相关旅游景点:
妈祖石雕 朱子阁 “宋香村”荔树 梅妃故里 湄洲岛 蔡襄陵园 千年南桥 大宗伯第 飞钱旧居 天马山 海龟朝圣 建阳市 麦斜岩 九宝澜沙滩 龙华寺与龙华双塔 东岳观 海滨浴场 仙游县 升天古迹 紫霄岩 黄金沙滩 观澜石 霞光石 梅妃故里 埔尾窑址 龟山古刹 仙游文庙 夹祭草堂 九鲤湖风景区 梅峰寺 古谯楼 东岩山 仙门寺 九鲤湖 东圳水库 妈祖文化展览馆 石室岩 理宗皇帝御书摩崖石刻 宋代望海塔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