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甘肃省博物馆旅游指南
甘肃省博物馆是中国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1956年建。前身是1939年成立的甘肃科学教育馆,1943年改名为国立甘肃科学教育馆,1950年改称西北人民科学馆。1956年改为甘肃省博物馆。1958年新馆建成开放。建筑面积1.8万多平方米。
该馆藏品计有自然标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万多件,一级藏品110多件,如:甘肃彩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世界闻名的铜奔马(见图)和成组车马俑、汉代医方简、北宋淳化二年 (991)《报父母恩重经变画》等。自然标本中珍藏有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藏品中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革命文物有当年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该馆陈列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5个大型的固定展览。
《甘肃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十六国至隋唐佛教艺术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
《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
《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
《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览,以长征为轴线,通过照片、文献、实物,介绍长征在甘肃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争。
该馆单独或合作编辑出版的重要书刊有《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武威汉代医简》、《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10多种。
相关旅游景点:
大夏河简介 黄河第一桥简介 恐龙足印化石群简介 天斧沙宫 麦积山石窟 水车园 水车博览园 白衣寺塔 八角城简介 黄河铁桥 兰山公园简介 甘南八角城 滨河公园 黄河母亲像简介 纳摩峡谷简介 白塔山 兰山公园 至公堂简介 徐家山简介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仁寿山公园 西关清真寺 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 刘家峡简介 拉卜楞寺简介 金天观 黄河风情线 邓家花园 红石崖简介 白龙江简介 玛曲简介 朗木寺简介 城隍庙简介 庄严寺 丝绸古道 白塔山公园简介 石佛沟风景区 滨河路绿色长廊 岗沟寺 雁滩公园
该馆藏品计有自然标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民族文物7.5万多件,一级藏品110多件,如:甘肃彩陶、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世界闻名的铜奔马(见图)和成组车马俑、汉代医方简、北宋淳化二年 (991)《报父母恩重经变画》等。自然标本中珍藏有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和丹顶鹤等标本。藏品中历史文物占三分之二。最具特色的是新石器时代各类彩陶、汉代木简木雕、十六国至唐代的佛教造像、写经等。革命文物有当年红军长征遗留下的标语等。该馆陈列面积7500多平方米,有5个大型的固定展览。
《甘肃历史文物》展览,展出了甘肃境内出土历史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反映甘肃历史发展的概况,重点突出甘肃新石器时代的各种文化的彩陶,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出土的汉唐文物,十六国至隋唐佛教艺术和写经等有关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
《甘肃自然富源》展览,展出实物、模型1380件,全面介绍了甘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交通、气候、水文、土壤和动物、植物、矿物资源。
《嘉峪关魏晋壁画墓》展览,展出了墓内保存的60多幅砖画。
《黄河古象》展览,展出1973年春在合水县发现的黄河剑齿象化石,长8米,高4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个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剑齿象遗骸。
《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展览,以长征为轴线,通过照片、文献、实物,介绍长征在甘肃境内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和革命斗争。
该馆单独或合作编辑出版的重要书刊有《武威汉简》、《甘肃彩陶》、《武威汉代医简》、《汉简研究文集》、《炳灵寺石窟》、《红军长征过甘肃革命文物》、《淳化阁帖选》、《汉简书法选》等10多种。
相关旅游景点:
大夏河简介 黄河第一桥简介 恐龙足印化石群简介 天斧沙宫 麦积山石窟 水车园 水车博览园 白衣寺塔 八角城简介 黄河铁桥 兰山公园简介 甘南八角城 滨河公园 黄河母亲像简介 纳摩峡谷简介 白塔山 兰山公园 至公堂简介 徐家山简介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 仁寿山公园 西关清真寺 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 刘家峡简介 拉卜楞寺简介 金天观 黄河风情线 邓家花园 红石崖简介 白龙江简介 玛曲简介 朗木寺简介 城隍庙简介 庄严寺 丝绸古道 白塔山公园简介 石佛沟风景区 滨河路绿色长廊 岗沟寺 雁滩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