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左右长春到北京乘火车不超3小时
11日,省长韩长赋和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一次握手,意味着我省铁路建设的又一次大提速。
8月11日,我省与铁道部在京签署加快吉林铁路建设会议纪要,双方就加快我省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吉林装备制造业振兴等问题达成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吉林“五纵三横”的铁路建设格局。省长韩长赋和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代表省部双方,在会议纪要上签字。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600公里。到2011年左右,乘火车从长春至北京将在3小时以内到达;到“十二五”末,从我省各地级城市到省会城市将实现两小时经济圈。
背景
我省铁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吉林省铁路网地处东北铁路网中部,是连接辽宁、黑龙江两省铁路运输的桥梁和纽带,位置十分重要。截至2005年,全省境内共有铁路干线、支线23条,联络线4条,其中主要干线11条,铁路营业里程为3474.6公里(另有地方铁路150公里,包括图珲长铁路83公里和宇辉铁路67公里),占全国铁路的4.77%;铁路网密度为182.9公里/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76公里/万平方公里的2.4倍。
现状
大部分干线迫切需要扩能改造
据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虽然我省铁路网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技术装备水平低。
我省境内铁路网多为日伪和旧军阀时期修建,由于地形复杂、线路基础差,造成货物列车牵引质量小,旅客列车速度慢,这两项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干线运输负荷过重,支线存在多处断头。我省境内铁路的主要货流方向为由北向南,东西方向中间集中,大部分干线的限制区间能力利用率均已超过75%至90%,迫切需要扩能改造。此外,诸多支线没有贯通,断头路较多,没有形成铁路运输线路的网络化。
发展
投资1800亿实施建设26个铁路项目
进入“十一五”期间,全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吉林省的铁路建设也在这一时期进入“快车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铁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在2005年9月18日和2008年10月9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与铁道部主要领导,先后3次与铁道部签订部省会谈纪要,确定从2005至2015年,以部省合资、合作等形式,在我省实施建设26个铁路项目,估算总投资1800亿元以上。
目标
全省各市州全部通达高速铁路
按照会谈纪要确定的规划,到2015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6600公里,其中新建、改建里程3800公里,净增营运里程3000公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1400公里;铁路网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347公里,是2005年全省铁路网密度的4.5倍,还是届时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基本实现技术装备与运输管理现代化,初步形成我省“五纵三横”铁路网骨架,实现全省各市州全部通达高速铁路、各县(市)全部通达铁路的目标,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铁路运输保障。
同时,到2011年左右,哈大客专建成通车后,从长春至北京将在3小时以内到达;到“十二五”末,从我省各地级城市到省会城市将实现两小时经济圈,也就是说,即使从延边、白山等城市到达长春市也将在两小时以内。
动向
将新开工8个铁路重点项目
据了解,2005年至2009年,哈大客专、长吉城际、长双烟、白城至街基增建二线、榆树至舒兰、辽源至西丰以及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白河至和龙段、通化至灌水段等8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其中长双烟、白城至街基增建二线、东北东部铁路通道白河至和龙段3个项目已竣工通车。
今年下半年至明年,靖宇至松江河、和龙至南坪、沈吉线石家至烟筒山增建二线、松原至陶赖昭、白阿线白城至乌兰浩特增建二线、吉林至珲春客运专线、辽源至长春、珲春至东宁等8个铁路重点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相关新闻:
成都迎晖路施工 98路等六条公交线路将临时调整
石市4条公交线路调整 44路延长线路
天津站自动售票机方便快捷 感受火车票的变迁
成都首列地铁机车交车 1号线明年国庆试运行
上海市公交优化线路最终确定为328条
徐州经济开发区将新增加两条公交线路
上海公交部分线路调整或撤销计划暂缓实施
北京S1线将采用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造价800万
北京将开通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广州新火车站封顶在即 武广线12月20日通车